图片名称

“中国建筑业竞争格局正从分化走向固化”


一位民营建筑企业的董事长调侃当下的建筑业市场:“市场是国企的,也是民企的,但归根结底是国企的”。当下的建筑行业,从市场的分化到大企业的重组,行业竞争格局似乎正在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。

在市场端,中国建筑等一众央企在行业增速不断下降的大背景下,新签合同额不断创出新高,如中国建筑2018年新签合同额高达2.3万亿。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,从房建到基础设施,从海南岛到东北,从高端市场到中端市场,开疆拓土,所向披靡。市场在细分行业、区域、市场定位几个维度,竞争格局全方位分化。

企业间兼并融合的加速则使行业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固化。中国建筑自身势力傲视群雄,继新疆建工、河北路桥等兼并案例后,其兼并重组继续加速;中国中铁战略控股山西建投,北京市国资委不失时机地把城建与住总、建工与市政路桥进行重组;绿地控股迅速扩张建筑业板块,将江苏建工、贵州建工、天津建工等一众企业收入囊中;上海建工与嘉兴嘉城集团合资成立上嘉建设,开启了一种全新开疆拓土的方式。大企业在不断进行内涵式增长的同时,又开启了外延式增长模式。行业竞争格局正在进入收官阶段,在可以预见的未来,中小企业的资源越来越有限,市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,日子将越来越艰难。一位珠三角的民营企业家告诉我:珠三角两亿以上的项目,基本上被大型建筑企业一扫而光。

这是一个建筑业加速分化的阶段,这种分化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种类型:

一是国企与民企的分化。

2000年以后的国企改制,大量小型国有、集体建筑企业改制成民营企业,未改制的国企大多为大型集团企业,虽然数量不多,但规模巨大。在2015年以前,建筑业总体上呈现国企和民企齐头并进的态势,在大规模的PPP项目推出以后,国企和民企开始加速分化,即使以施工总包发包,政府也更愿意把项目给势力强大、资源丰富的大型国企,民营企业被挤入夹缝中生存。在市场增长迅速放缓的大背景下,我们依然看到大型国企普遍显示出强劲的增长趋势,而民企,除少数头部企业外,大多数进入增长停滞甚至下降的阶段。国企民企的分化,是当下建筑行业阶层固化的最大现实。大型项目、政府项目基本上被国企承包,只要国企自己不犯错误,民企要战胜国企,似乎不太可能。

二是好企业和差企业的分化。

2000年,中国建筑业产值为1.25万亿,2019年有望达到25万亿,20年增长了20倍。今天的世界建筑业可以分为两部分:一个是中国建筑业,另一个是中国以外的建筑业。中国建筑业消耗了世界一半以上的水泥,一半以上的钢材。正是风起云涌的大建筑市场,培养了优秀的建筑企业,也给一些非正常模式的建筑企业以生存空间——以资质生存的挂靠模式和陪标模式,以挂靠、代开票返税的生存模式。涨潮的时候,他们也可以活得很滋润,现在开始退潮了,好企业和差企业高下立判。

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,在行业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,依然保持高速度增长。建筑央企优势工程局的数据显示,他们在新签合同、营业收入、利润都依然能保持20%以上的增长率;笔者熟悉的优秀民营企业,也能在这三项指标上保持20%以上的增长。可见,当下的建筑业市场,也可以这样表述,“市场是国企的,也是民企的,但归根结底是优秀企业的”。

在一些大型建筑央企内部,其二级子公司也在分化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大型央企的年报,中国建筑的二级子公司在分化,中国中铁、中国铁建、中国交建等企业的二级子公司也在分化,优秀的企业更加优秀,存在问题的工程局,想要实现逆转困难重重。市场很残酷,给弱势企业以机会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,项目承接、履约的资源都在向优势企业集聚,弱势企业、困难企业只能感叹“门前冷落车马稀”。银行资金冷落他们,人才市场、分包商、材料商莫不如此。

三是低杠杆企业和高杠杆企业分化。

在经济快速扩张的时候,高杠杆的企业往往能取得超额回报,在经济下行和去杠杆的大背景下,高杠杆的企业则要承受巨大的还债压力。当需要还债的时候,企业必须断臂求生,因而造成比较大的资产损失。企业的杠杆与股市炒股的杠杆没有多大差别,牛市加杠杆赚大钱,熊市加杠杆亏大钱。在这一轮去杠杆的过程中,有高杠杆的大集团倒下,也有高杠杆的建筑企业倒下,如海航集团,如东方园林,在倒下之前,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风光过。

除了倒下的高杠杆企业,也有还未倒下的高杠杆企业,这些未倒下的高杠杆企业,日子异常艰难,领导者夜不能寐,资金链的压力如影随形。一些企业甚至已经开始出售资产,“哪怕八折也要尽快出售,现在卖比将来卖要强,活下去比什么都强”。华中第一高楼的停工和那个流传出来的“关于项目因业主欠付工程款停工相关事宜”的公告,则引发人对建筑业上游企业资金紧张的无穷遐想。毫无疑问,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,投资商去杠杆的压力必然传导到建筑行业。无论是建筑企业自身去杠杆还是其业主去杠杆,都将影响企业的经营。资金流紧张的时候,可接可不接的项目,要么不敢接,要么无力接,可付可不付的钱尽量不付,这样一来无疑会减少企业的机会,继而推高企业的经营成本。

行业的不断分化,形成了建筑企业的分层,并逐步固化,形成建筑业稳定的竞争态势。

行业的顶层,无疑是大型央企、优秀的省级建工集团和少数的优秀民企。

央企在品牌、资金势力、人员团队、既有的项目经验等多维度形成的综合优势,已经高出一般建筑企业多个身段,市场垄断和综合势力突出,使建筑行业顶层猎食者突飞猛进。而大型国有建筑集团的核心领导不断与省市主要领导的洽谈和合作,凸显了国企的政治优势,让人感受到建筑民企被边缘化的现实;毫无疑问,未来一段时间,无论重组是否继续,顶层的竞争,依然是优秀国企之间的竞争。行业顶层竞争者,将把基建项目、房屋公建的高端项目、制造业领域的大中型项目尽数收入囊中。

行业的中层,是普通国企、优秀的大型民营企业和有特色、聚焦专业的中小型企业。

中层企业主要在房屋建筑领域寻找生存空间,如房地产开发为主的住宅建设领域,这是市场化程度最高、成本竞争最激烈的市场。在这个建筑业最大的细分市场,竞争激烈、利润微薄,企业无需高大上的技术能力,只需要在成本控制、资源组织、人员管理和服务方面显示出足够的竞争力。在横流的沧海中,依然有企业,尤其是民营企业显示出做大规模、做出利润的能力,务实和坚韧向前的民营建筑企业,依然能找到生存的空间。也就是在这一领域,国企和优秀民企,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它们之间的竞争,似乎还没有结束,但最终也必将形成相对的垄断竞争。

行业的底层,则是大多数普通中小型建筑企业。

建筑业的底层,有芸芸众生,他们或依附大中型总包企业生存,或在小型市场偏安一隅,低成本是他们主要的竞争策略。虽然在夹缝中随波逐流,他们依然如小草、如蝼蚁,顽强生存。

以笔者的估计,90%的建筑企业居于建筑业的底层。一些案例大致反映出这些建筑企业生存的艰难和生存的顽强:2016年初安徽滁州一个1000万的市政项目,350家企业参与投标;2016年底江苏昆山一个2000万的市政项目400家企业参与投标;2017年9月,福建柘荣县1000万的市政项目1100家企业参与投标;2019年10月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,826万的改造项目416家企业参与投标,其中146家企业商务标异常相同并对此进行处罚,标的800多万的项目,没收保证金2300多万。

从企业的分化到行业格局的固化,是大多数传统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家电行业、汽车行业大抵如此,建筑业竞争格局的固化来得更晚,但也必然会来。建筑业竞争格局从分化到固化,是综合差异长期竞争的结果,有外部环境、政策的因素,也有企业自身能力的因素。无论企业处在哪个层次,传统的建筑行业赚大钱、快钱、急钱的时代已经过去,企业的思路需要向赚小钱、慢钱、长期钱的方向转变,没有这种观念的改变,即使在行业的顶层,也会被挤压到行业的底层,这是社会发展、时代发展的使然,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。

文/李福和(微信公众号:建筑前沿)


朝晖城建集团 Copyright © 2023  All Rights Reserved  本网站支持IPV6
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 南昌  SEO标签

营业执照

江西省朝晖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